企業庫存為什么需要多批次管理?進銷存系統如何落地?
企業為什么需要多批次管理?
多批次管理是對不同時間、不同來源的庫存商品進行精細化區分和追蹤的管理方式,對于以下這些場景,批次管理是必須要做的。
1.減少損耗與過期風險
針對食品、藥品、生鮮等保質期敏感行業,多批次管理通過先進先出(FIFO)規則,優先出庫早期批次商品,避免庫存積壓導致的過期浪費。比如超市通過批次管理能夠臨期牛奶自動標記促銷,減少損耗率。
2.質量追溯與召回效率
當某批次產品出現質量問題時,系統可快速定位受影響批次的生產、采購及銷售信息,減少召回成本。比如汽車制造商通過批次號追溯問題零部件,召回時間能夠從1周縮短至1天。
3.精準成本核算
不同批次商品可能因采購價波動導致成本差異。通過加權平均法或批次計價法,企業能更精準核算毛利,避免財務失真。比如服裝企業通過批次成本分析,發現一些批次實際虧損,能夠及時優化采購策略。
4.庫存效率提升
多批次管理避免庫存混亂,比如區分不同供應商的同一商品批次,防止新舊貨物混雜導致的揀貨錯誤,能夠提升倉庫作業效率。
5.行業合規性要求
醫藥、化妝品等行業需遵循嚴格的批次追溯法規(如藥品UDI碼管理)。未合規企業可能面臨高額罰款或市場禁入風險。
進銷存系統如何實現多批次管理?
即使沒有掃碼槍等硬件設備,通過零代碼平臺(極速搭)也可實現全流程管理,當然,極速搭也支持掃碼槍/等設備的接入。
1. 基礎配置:給商品貼“數字標簽”
批次信息錄入:手工填寫或Excel導入批次號、生產日期、保質期、供應商、采購價等數據。
入庫時間由系統自動記錄(精確到秒),避免人為誤差。
字段規則設計:設置必填項(如保質期),格式校驗(如日期不可早于生產日期)。
2. 出庫策略:讓系統自動分配庫存
規則類型:
策略 | 適用場景 | 配置示例 |
先進先出 | 食品、藥品等保質期敏感商品 | 按生產日期從早到晚排序,優先分配最早批次 |
后進先出 | 鋼材、芯片等價格波動大的商品 | 按入庫時間從新到舊排序,優先分配最新批次 |
指定批次 | 定制化訂單或特殊促銷 | 手動選擇特定批次出庫 |
分配邏輯:
根據商品和數量篩選可用批次。
按預設規則排序。
依次扣除批次庫存,直到滿足需求。
3. 監控與預警:實時掌握庫存動態
核心功能:
臨期預警:保質期剩余30天時自動標紅,并微信/企微提醒對應負責人。
庫齡分析:統計各批次庫存滯留天數,標記超90天的滯銷品。
成本波動提醒:當最新采購價較前批次浮動超10%時,觸發預警。
4. 數據看板:老板一眼看懂關鍵指標
推薦報表:
《批次庫存明細表》:各批次數量、位置、庫齡。
《臨期商品處理清單》:過期風險商品及推薦動作。
《批次毛利分析表》:按批次計算真實利潤,揪出“虧損黑戶”。
實施多批次管理的挑戰與對策
實施步驟示例,我們以食品企業為例
1. 系統選型與初始化
選擇平臺:極速搭零代碼平臺 jeesuda.com(基礎版免費)。
數據準備:整理現有商品批次數據(生產日期、保質期、采購價),Excel批量導入。
2. 配置核心功能
入庫模塊:
表單字段:商品名稱、生產日期、保質期、入庫數量。
自動規則:提交時自動生成批次號(如“牛奶-20240305-001”)。
出庫模塊:
策略設置:按規則自動分配庫存,臨期30天的商品優先出庫。
防錯機制:當庫存不足或批次過期時,禁止出庫并提醒采購。
3. 員工培訓與試運行
培訓重點:
入庫時如何填寫生產日期(系統自動換算保質期)。
出庫單提交后如何核對系統分配的批次。
試運行:
選擇1個倉庫試點,2周內收集問題并優化規則。
4. 全公司推廣與迭代
推廣策略:
制作《操作手冊》和常見問題解答(FAQ)。
設立“數字化標兵獎”,激勵員工使用系統。
持續優化:
根據銷售數據調整安全庫存量。
增加“批次促銷”功能,自動生成買一贈一方案。
多批次管理不是大企業的專利,通過零代碼平臺,中小商家也能低成本實現庫存精細化管控。核心在于:
精準記錄批次信息,制定明確的出庫規則;建立數據監控機制(預警、報表、盤點)。
對于90%的中小企業,選擇一款靈活、易用的零代碼工具(如極速搭),遠比購買昂貴ERP更務實。
